疫情、洪水……2020年,原本不好做的生意难上加难。
为什么营销越来越难?好产品为何卖不动?新创品牌还有哪些机会?后疫情时代,该如何突破行业困境……面对这些行业问题,媒体采访了分众传媒创始人江南春,他对此做了如下解读:
1、互联网四通八达,为何品牌引爆却越来越难?
品牌突围越来越难,营销也越来越难做,这是近年来很多行业的生意。
对此我想强调一点,我们再也回不到那个只有报纸和电视的传统媒体时代,相反,这是一个信息碎片化、粉尘化的时代,过度营销让我们对无孔不入的广告产生排斥,而且网上的广告会迅速被爆炸的信息稀释掉,营销自然越来越难。
十几年前,观众打开电视就看到你的广告,记忆中很多深入人心的广告都来自电视。后来随着互联网的崛起和电视场景整体的萎靡,媒介形态迅速改变,广告选择的渠道越来越多,却也效果越来越差,移动互联网就像银河系,每个品牌发出的声音都会越来越有限和微弱,想要引爆品牌自然也越来越难。
2、把产品做好了,为什么还是撬不开市场?
其实很多行业都面临这样的难题,为什么我的产品这么好,可就是卖不动。原因很简单,因为你都在管企业内部,而真正消费决策在外部,在消费者心智当中。
这就好比产品总监用的是产品思维,而销售总监用的是营销思维。营销思维的关键恰在消费者心智。好的产品只是第一步,更否转化为市场表现或许比做好产品本身更难。当一种产品无法在消费者心中树立鲜明的品牌形象,尽管铺好了渠道,也很快陷入价格战、流量战的泥沼中,难以自拔。
尤其在新经济领域,产品的生命周期在不断缩短,竞争极度激烈,谁忽略了消费者心智,谁就会被市场淘汰。
3、下血本搞广告营销,却为何收效甚微?
如果你做了广告没挣钱,那是没做对广告。我举一个经典案例,王老吉凉茶。王老吉以前只是一个地区性产品,卖好多年只有一两个亿,怎么看都很难大卖,但后来定位【怕上火,喝王老吉】,冲出去饱和攻击,第一年全国12亿,第二年25亿,十几年后一年250亿。
要知道,可口可乐在中国一年也就卖100亿,农夫山泉卖170亿,王老吉一罐凉茶凭什么卖250亿?没办法,谁让人家牢牢占据了消费者心智呢。王老吉打开突破口,就是找到了这个消费者心智的开关,既体现了产品的优势点,又与它的竞品形成鲜明差异,它不大卖谁大卖。
所以说,花钱砸广告可能很多人都会,但如果砸了钱做广告却没效果,那就是你没做对广告。
4、中小企业广告预算有限,还能引爆品牌吗?
中小企业,尤其是小公司,得一步步做大做强,短期内花大预算来漫天打广告是不现实也是错误的策略。我认为不如从区域、从本地做起,局部引爆,把样板地区打起来,再复制到其他城市或区域。
有些公司想要做全国,但预算和流量有限,我觉得可以通过精准投放的办法,例如部分做家居建材的品牌,他的主要客户群体其实是房地产商和装修公司,他们找到分众,我们就给他一套解决方案,利用我们的梯媒优势精准投放,也许他们的预算只占我们所有楼的5%,但足够精准,精准化可以有效降低引爆成本,同时又能达到更好的转化效果。
5、品牌战略见效慢,还不如直接搞流量和促销?
有人说流量是一切生意的本质,但我觉得品牌赢得人心才是生意的根本,本末倒置的结果,就是事倍功半。
移动互联网时代被称为“得用户者得天下”,注意是“用户”,不是“流量”。前面我说过,互联网的特征是极度碎片化和粉尘化,它可能形成巨大的流量池,但这些流量却很难被记忆和留存,更无所谓深入消费者心智,很难适用于品牌建设。
拉流量、搞促销或许会短期见效,但不是一门生意长远的发展之道。诚然,品牌广告无法一两周或者一个月见效,定位正确的品牌广告投放时也有量变到质变的过程,但拐点一到,引爆所能带来的能量往往超乎你的想象。
6、网红品牌做到几个亿后遇到瓶颈期,怎么突破?
我碰到过不少产品,起步的时候通过明星网红种草等高流量的方式,做到两三个亿营收之后就碰到瓶颈,难以进一步做大。所以说,在这个碎片化的时代,品牌建设才是产品生命力延续的关键。网红品牌想要走得更长远,要尽快地突破成为一个公众品牌,成为一个深入人心的明星品牌。
我举一个经典的例子,开创了鲜炖燕窝这个品类的燕之屋小仙炖,通过抓住了小红书的红利期起步,网红和明星的种草推荐,逐渐走红,做到了两三亿的营收,然后销量就遇到了瓶颈。所以去年小鲜炖在北京、上海、杭州的分众电梯媒体上尝试了品牌引爆,迅速从2亿涨到8亿,完成破局。
小仙炖的经验值得借鉴,他们非常重视产品和品质的打造,好的产品质量是成为网红品牌的基础,同时作为鲜炖燕窝的开创者,小仙炖有足够的产品差异化,很快在小范围内引爆。当遇到瓶颈期,他们又及时利用分众在品牌广告上的优势,精准营销,在更大范围内再次引爆。
网红会过气,网红品牌也是如此,生命力取决于你是否能成为公众品牌和明星品牌,让消费者永远记住你。
7、品牌老化是必然,怎样才能保持活力?
这个问题和前面网红品牌的突破大抵相似。网红会过气,产品会迭代,商业模式也会被淘汰,就像人有生老病死一样,企业也会有老去的一天,怎么才能成为基业常青、活力不减的企业呢?我认为品牌资产化是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。
品牌的符号就是形象和语言,很多企业认为做品牌战略就是打广告。流量和促销这些只是表现形式,只有企业把品牌进行资产化,这个品牌的价值才能实现最大化。
就拿前面的小仙炖来说,燕之屋也在不断进行产品迭代和品牌升级,牢牢占据领导品牌的领头羊地位,一个强大的品牌,远比一个只在流量里钻研的企业更有生命力。
8、新创品牌,想通过IP节目来引爆靠谱吗?
不靠谱。说实话,这几年我基本上没看到过靠赞助一个lP节目能引爆的新品牌。
一个新创品牌,如果到电视里面或者网络综艺当中去搞个IP,比如说你冠名赞助一个什么样的栏目,首先这么多的栏目你能选准会火爆的栏目吗?况且,现在绝大多数的节目冠名商基本上记不起来,偶尔有头部节目,也被那些成熟的大牌拿走,而且起步价动辄两三个亿,你新品牌有这个预算吗?
我认为成熟品牌适合IP化、内容化和娱乐化,因为它品牌知名度已经很高了。而新创品牌,你不如通过一个清晰的、鲜明的定位,然后借助分众等核心媒体进行品牌的引曝,通过高频的饱和攻击,让主流人群记住你,而不是去搞一个IP节目。
9、为什么您要强调主流人群和产品升级?
我们先来看一个数据,中国目前已经有2.25亿的中产阶级,5年后这个群体数量将翻倍,5亿中产已经大于美国的总人口,他们是城市的主流消费者,是意见领袖和口碑冠军,也是流行的风向标人群,他们引领了潮流,也定义了品牌。
这就是为什么我建议大家进行产品升级,定位中高端市场,紧跟消费浪潮。这时候抓住主流人群就显得至关重要,你抓住了他们,就抓住了整个中国市场。
怎么抓住主流人群呢?在其必经之地进行品牌广告的反复触达、饱和攻击,让品牌形象深深植入他们心中。城市人群却是无法回避电梯媒体的,每天切换不同场合的必经之地,真正帮助品牌高频、高效触达受众,单是分众传媒便触达了2亿主流都市人群,他们才是现在以及未来的主流人群。
10、后疫情时代,该如何突破行业困境?
移动互联网时代,我见多了各种五花八门的营销打法,尤其是新冠疫情以来,各行各业都不容易,有些公司甚至纷纷把营销的战场转到直播带货、网上种草甚至地摊经济,各种广撒网,反而忽略了最本质的东西,就是品牌认知。
我还是那句话,2020年最大的挑战不是肺炎,而在于能否抓住这背后的机遇,去打赢消费者心智之战。分众创业的第一年就遇到非典,有人提醒我收缩,但我没有,因为我看到了一个非常大的趋势和机会。而当SARS过去,分众也迎来了中国的黄金时代。
这次的疫情同样如此,危机对于有雄心的人永远是战机,每一次危机的产生都是改变市场格局的机会。经过这次危机很多人才发现,品牌才是保险,是一个企业的免疫力。
从本质上说,商战的核心最终是赢得人心,只有悲观者还在怨天尤人,有远见者已经在抢市场、打品牌,想尽办法去赢得人心。